您的位置:上海生活网>财经>要闻>正文

世界需要一瓶稀缺好酒,汾酒首提“中国方案”,抛出“三大理由”

2018/10/12 12:06:35 来源:上海生活网

 早在2010年,汾酒提出制定“中国白酒国际标准”,2011年底形成了“汾酒标准国际化战略框架”,2015年两会期间,汾酒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李秋喜向全国人大提交了“建立白酒国际化标准”的议案。

  从2011-2015历时5年研发,汾酒最终发布了引起极大轰动的“史上最严、高于国际标准的食安内控标准”。

  这为世界第一枚高端清香酒品——“中国装”的问世,奠定了高标云林的技术工艺标准体系,使中国高端白酒在“历史文化价值体系”之外,首次建立了“高于国际的品质工艺体系”,有了“可比照、可检验、可感知”的“高品质科技支撑”,誉为“世界高端酒品的技艺标准巅峰和价值标准丰碑”。

  事实上,汾酒的国际化进程比这早得多,明清时期,随着晋商崛起,把中国的茶叶、白酒、丝绸、陶瓷、盐等,带入俄罗斯、欧洲、中亚、东亚、东南亚等国。中国白酒最早“国际地位和消费口碑”的建立,是从汾酒获“1915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大奖章”开始的。

  之后,汾酒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,19世纪30年代,汾酒、竹叶青大量出口东南亚和欧美;1954年汾酒、竹叶青酒成为中国最早获得出口权的名酒、名配制酒;1964年,获出口产品免检信誉;1991年,出口创汇居同行业中第一名;1992年,汾酒厂最早取得了自营出口经营权。1987年6月29日《新华通讯社稿》中指出:“杏花村汾酒在全国有“四最”:其中每年的出口量,等于全国其它名酒出口量的总和……”

  因此,汾酒也被称为“中国白酒国际化之路的开拓者、创领者、坚守者”。也是中国白酒“国际口感”的创造者之一,中国白酒“世界价值体系”的创建者,中国白酒“国际消费趋势”的领航者。

  2017年4月,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在北京举行的“中国白酒清香品格论坛”上,首次抛出了中国白酒国际化的“三大解决策略”,引发强烈关注,被外界誉为“中国方案”:

  “先抓胃、再抓心”,让白酒从本质属性出发;

  “先健康、再消费”,让白酒走进老外日常;

  “先品类、再品牌”,让白酒定位更加精准,充分利用好汾酒的清香型优势!

  在首届“山西(汾阳Ÿ杏花村)世界酒博会”上,李秋喜提出“清香型白酒有最国际化的香型,有绝佳的口感,高雅的品味,健康的品质”。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提出了“中国名酒的六个典范”,副理事长刘秀华则提出“借一带一路之东风,找到国际化落地的金钥匙”。

  在第二届“山西(汾阳Ÿ杏花村)世界酒博会”上,汾阳市市委书记武跃飞用“三个共同”阐释了中国白酒业的价值、责任和目标,肯定“产区引领中国白酒国际化”;吕梁人民政府市长王立伟认为:白酒国际化要走“高水准、高质量、务实高效”的良性发展道路;李秋喜则首次提出——坚定“香源自酵”的信心,白酒国际化路径要回归本源,充分发掘“我是谁”去引领消费潮流。

  在李秋喜看来,清香酒独特发酵的先天优势和风味自信,是中国白酒推向国际化的“芯片”,将掌控未来国际消费的大趋势。

  上述观点,暗合了近年来业内外广泛关注的“汾酒速度”、“汾酒自信”、“汾酒战略”和“清香复兴”。有观察人士分析认为,各级政府(或精英)都在“怂恿”汾酒走“高价值”之路,这应该与近年来汾酒业绩不断飘红,形成的“外界期待”和“内部自信”有一定关系。

  目前,“中国方案”和“香源自酵”引发了高度关注和心理预期后,汾酒不失时机提出了一句充满诱惑性的口号——“世界需要一瓶稀缺好酒”。而这瓶“稀缺好酒”正是五年磨一剑的“中国装”,并给出了“三大理由”:

  1.“中国复兴”势不可当,汾酒有责任为世界贡献“一瓶稀缺好酒”。

  2.“中国技艺”独一无二,汾酒有品质为世界贡献“一瓶稀缺好酒”。

  3.“中国文化”博大精深,汾酒有格调为世界贡献“一瓶稀缺好酒”。

  然而,世界之大,无奇不有。谁又能想到,“一瓶稀缺好酒”的背后,竟然充满着30余年价格与价值的历史之痛,纠缠着难以诉说的家国情怀,演绎着不可思议的跌宕沉浮?

  【世界需要一瓶稀缺好酒 解密“中国装”】之四

  文章来源:智度名酒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