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上海生活网>新闻>国内>正文

桐梓九坝:全力打造四新小镇 实现可支配收入上万元

2018/1/9 10:24:16 来源:湖南视窗

中国商报/中国商网 贵州报道(余昕 娄正道)近年来,桐梓县九坝镇以传统产业为依托,以“中国避暑纳凉新地标、中国山地城镇新典范、中国生态旅游新天地、中国绿色低碳新体验”的定位,建设遵义“最美乡镇”目标。2016年底,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.4亿元,财政总收入3667万元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94余元。

1.jpg

 

因地制宜找方向 古今结合定目标

桐梓县九坝镇距离城12公里,总面积149.14平方公里,辖7个行政村,65个村民组9302户,总人口3.6万人。多年来,一直独占桐梓煤烟生产第一大镇、乡村旅游大镇,素有“地上生黄金,地下产褐金”的美誉。九坝也算桐梓县民富镇强、衣食无忧的乡镇之一,然而九坝人并未因此而满足或消停。

九坝地处贵州北部,与闻名的火炉城重庆接攘。镇域内北高南低,海拔600-1650米,年均气温13.5℃,夏季平均气温23℃;有20万年前远古人类“桐梓人”繁衍生息的岩灰洞遗址、清末黔北农民起义领袖杨龙喜揭竿而起的点将台、明代古寺天池宫、红军长征途中娄山关战役指挥所等红色革命胜地、古文化遗址。

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的气候环境,与城重庆冰火相邻的区位优势,无不将九坝点缀成了举世无双的风水宝地。从而依托传统产业积蓄,寻机兴建休闲避暑大本营,打造“四新九坝”成了该镇党委、政府及村民的又一富民强镇之梦!

3.jpg

 

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助推乡村旅游发展

观光避暑是建设乡村旅游的主题,进得来留得住是经营乡村旅游的核心。2008年以来,九坝镇充分依托烤烟及传统的农经产业积蓄,确立了休闲农业、美丽乡村、基础配套、民情文化、第三产业等于一体的“1+5”乡村旅游战略发展计划。

五年来,九坝镇把乡村旅游开发与“5个100”高效示范农业园区规划建设有机结合,在天池核心区发展乡村宾馆、农家乐各2家,农业园区建设征地1000亩,观光花海1200亩,无公害蔬菜基地2300亩。在天池左翼的令坝、栗子建成葡萄园150亩、湿地公园1个、家庭休闲农场8家。在天池右翼的楚九公路沿线一带及丁梨建成苹果、核桃等经果林基地3100亩,水河黄金茶1000亩。这“一带一核两翼”的实施,为富民增收提供了条件,为全域乡村旅游发展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。

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夯实乡村聚集功能

五年来,九坝镇通过自筹、招商及争取项目资金等方式,共投入3770万元,完成了楚九公路和长征大道等355公里的主干道及通村、通组、连户公路建设,实现了村村通油路,100%通组连户公路的硬化;建成了627口小水窖、83公里饮水管网及1个自来水厂;新建1个变电站,安装了132台变压器,对215公里的农村电网实施了扩容改造;对学校、医院等公共配套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和升级。

在旅游地产的带动下,完善了栗子、山堡、天池三个集镇的垃圾处理系统及排污等相关市政设施建设。在天池、栗子、山堡、蒲家等四个集镇,规划了天池观光农业园、令坝湿地公园、渔村湾森林公园、白盐井水上乐园、钟山峡地质公园、二台子万亩竹海公园等11个风格各异的公园;在全镇规划了10个文化广场和50个家庭农场。时至今日,已建成公园4个、文化广场9个、家庭农场8个。

2.jpg

 

挖掘提升传统文化 丰富乡村本土内涵

五年来,九坝镇财政专门预算或争取项目资金400余万元,对明代天池宫、龙塘文昌阁、水河白虎岩、山堡娄山关战役指挥所及传统的古宅等实施了打造和保护;完成了古树的建档、挂牌管理及保护。

在天池、山堡等区域规划建设国学馆、长征步道文化长廊、奇石文化园、文化碑林等文化设施。在每个中心村寨规划建设了文化广场、农家书屋,同时将黔北农家独有的堂屋、香火等进行了提升和包装。

充分利用外来游客,带动村民从农民生活向市民生活转型。在外来游客的言传声教下,过去很多连裙子都不敢穿的村妇,已日渐融入了坝坝舞、广场舞的大舞台,这无疑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。

1.jpg

 

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精准定位消费群体

九坝镇与城重庆相邻、冰火相望,乡村旅游的消费主体多为重庆人,甚至前往“避暑养生”的重庆中老年人。因此,在消费的时间上,必然具有一定的连续性。

宜人的环境,是让客人进得来的先决条件,高性价比的服务是留住客人的砝码。为让客人进得来留得住。五年来,九坝镇在打造乡村旅游的过程中,始终坚持政府或专项资金投入的原则,从不向乡村旅馆的业主不收取任何费用。这不仅调动了村民的参与热情,降低了服务成本,提高了服务质量。

为有效留住客人,九坝镇确立了大众化消费理念,推出了人均每月1400-1800元的乡村旅馆,及15年-20年的长租消费等发展模式。在这套措施的推动下,近年来,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“避暑养生”,而且一来就是数月,一般6月入住9月才陆续离开。据统计,这些游客99%的均为重庆中老年人。今天的九坝镇,已经不在只是昔日的“金褐”,不仅环境宜人,还被重庆游客荣称为避暑养生的“后花园”。

2.jpg

 

有效落实四在农家 全面提升乡旅品质

五年来,九坝镇依托创建“四在农家·美丽乡村”之机,投入1.6亿元,对全镇1261户民居实施升级改造,对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建设,美化和绿化庭院面积2.1万平方米;建成535家乡村旅馆,共27410个床位;直接拉动了1500余户农民参与乡村旅游。2015年,全镇乡村旅游纯收入达7000万元。2016年,高峰时,全镇日接待入住游客达27000人/次。2017年,日高峰期达到40000余人次。这不仅为村民增加了可观的收入,还谱写了九坝乡村旅游接待历史的新篇。

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快速拓宽富民之路

农业产业发展,至今也成了九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。五年来,该镇依托“5个100”高效示范园区建设契机,根据各村特点,在巩固提升烤烟、粮经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,大力发展生态种植和养殖业。在槐子、白盐井、蒲家等以生态家庭农庄为主的区域,大力发展經果林、有机蔬菜种植等产业。时至今日,全镇经果种植已达7360亩,专供和保供蔬菜基地面积已达到了5000亩。

3.jpg

 

在高岗村规划创办了“令坝返乡农民工创业园”,并出台了鼓励返乡农民工入驻创业的优惠政策,首期入驻的丰华大理石加工厂,已全面建成并投入生产。九坝镇在引资进行矿产开发、绿色食品加工的同时,还鼓励村民兴办小微企业、家庭手工作坊等产业促进增收就业,促进农民向市民化转型。截止目前,全镇发展小微企业55家,专业合作社21家,发展种植和养殖大户23户,新增就业人数3253人。

借助示范建设契机 全面提升乡旅品质

2015年,九坝镇被省列为“100个示范小城镇”。通过两年努力,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基本完善,并建立健全考核机制。该镇按照山地特色城镇化要求投资4.5亿元,完成了路网、卫生院等“8+X”项目建设24个;投资7200万元,启动了集镇公厕、足球场等计划总投资2.1亿元的“8+X”项目15个;编制入库了总投资55亿元的“8+X”项目58个。

启动和完成乡村旅游文化园建设,发展和启动家庭农场。培育猕猴桃、黄金茶、果茶、桃子、核桃、李子、玛瑙红樱桃等产品。

贵州“5个100”高效农业休闲示范园区、贵州乡村旅游大镇、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试点镇、中英绿色低碳示范小城镇、 “国家卫生乡镇”等众多的殊荣。固定资产投资已由2012年的7.2亿元增加到了18.4亿元,年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已由6.1亿元上升到了12.5亿元,财政总收入已由2120.3万元增加到了3667万元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6171元提高到了10594元。(本文图片由李正国提供)